回顾2017年之佛法分享

文:欧嘉慧

今年2017年可说是我受益良多的一年,很多的第一次都呈现在这一年当中。当然,首先是要感谢国际佛教大学给我们的机会,在不同的场合中把我们所学习的佛法分享给观众。再来是感恩学校的老师栽培,不私的给予指教,还有同学之间的切磋砥砺,让彼此之间的道业与学业并进,以促进佛法的修持得以增长。

今年年中,学校为我们举办了“国际佛教大学巡回弘法”将近三个星期在马来西亚各地弘法,以回馈全力支持大学的广大群众。这一个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活动,第一次站在群众的面前分享佛法。从很紧张到慢慢熟练,与同学们一起勉励,终于克服了面对群众的畏惧。而且,也能与观众互动,如朋友一样。记得我的演讲主题是“如何以佛法关怀朋友”,主要是以《阿含经》里的故事,来说明慈心观的修持。

今年年尾,学校与檀香基金会协办的首届国际佛教青年学者研讨会。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的学术会议,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将近八千个字左右的论文,然后把所研究的论文发表出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挑战性的任务,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鼓起了勇气参加了这一次的研讨会。同时,也很感恩被入取了。

接下来,就是要准备上台演讲。虽然,已有了在群众面前演讲的一点小经历,但还是会有紧张的成分。研讨会可没有那么轻松,因为有评委员坐在演讲者的面前,所讲的必须要以文献为主,不能随便乱讲,还要有依据才为标准。因此,场面很严肃,自己也紧绷了起来,为了让自己放松,我对自己说“我是来学习的,还有让观众听懂我的研究报告”,这样我开始放松了许多。

坐在台上,看到观众们很用心的聆听学者们的研究报告,我更加要用心把报告分享给观众。分享完后,必须要解答观众的问题,这是很大的考验,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有问题就可知道我对自己的演讲主题是否了解乃可提供我未来的进步方向。

其实,在这学术研讨会中,聆听各国学者的研究报告,很欣慰的是能聆听到老师的乃现任教授的学者的研究报告,让我收益良多,增加了不少知识。

从两个不同的分享会议中,简单来说,一个是比较轻松的把所知道的佛法分享出来,而且要普及化的弘传,若有故事性与自己的体验更能吸引听众。另一个是比较严谨的,必须经过阅读、分析、提交论文等的程序,而且要以有价值性的文献为主来发表题材。对一个主题研究后,而有新发现,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虽然是有好的面向,乃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但对本人来说,对于自己所修、所学的确立度是否有偏差,就可以经论乃古德的经验来验证,纠正错误的观念。如这一次的学术演讲中,我的演讲主题“早期佛教的慈心修持及其功德”。演讲完后,有一位提问者提出,有法师认为慈心观非佛陀所教之法。我当时是依据经论如五停心观等来解答这一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学术的存在也是有他的价值,至少可厘清对佛法的误解。

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场合和不同方向来分享佛法,但在演讲的过程中还是以真心来分享佛法,把听众当成自己的亲朋好友,以真诚的心来分享,我深信听众是可以感受到的。

Taxonomy: